撰文者:芳蘭心理諮商所 劉士煜 諮商心理師
芭比(Barbie),不是無腦的喜劇!芭比樂園 (Barbie Land) 是一個烏托邦的幻想,但也是一個極端,只有女性被在乎,對於芭比來說那些一切都是日常的美好,沒有人知道肯尼,也沒有人在意其他男性。現實世界則跟芭比的樂園是相反的狀態,一切圍繞著男性的中心思維去進展。
兩個極端的狀態下,因為體制而讓你的身份即帶有一種優勢,這就是特權,也是紅利。
我第一次在性別的課程裡聽到所謂的「父權紅利」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甚至覺得有這樣嗎?但當同學們一一的提出那些單純只因身為男性而得到的優勢時,會發現原來特權是如此的難以覺察跟辨別,而這些好處則是因為從父權體制的建構底下,性別的不平等所產生,因為他讓這些不平等走向更極端。
關於「父權」,它是一個體制,是一個社會規則的運作,不是只用「男性」的身份來做為代表。其中包含有一定程度的「男性支配」(male-dominated)、「認同男性」(male-identified)、「男性中心」(male-centered),詳細概念可參考延伸閱讀文章〈這些性別詞彙你用對了嗎?父權、父權紅利、仇女、仇男〉。
前一陣子看到instagram的 @buanistalking 分享「當特權成為一種日常,平權看起來就像是壓迫」,當把這句話的思維用婚姻平權的議題帶入時,也很能引起我的共感⋯
真正擁有特權的人,當感受到一直以來的優勢變得不再是優勢,也許是一種優越感不見了,可能心中有著強烈的被剝奪感,反而認為自己被欺負了⋯
電影裡,我們可以去看見的不是在極端底下的女權主義或是父權之間攻擊或謾罵,而是在這些性別意象以及社會建構的意涵中,可以如何去解構這些框架所帶來的樣貌,然後重新的賦權於每一個人的獨特自我。
推薦大家去看芭比,然後去感受你所身處的世界跟價值觀!
如果我們都不喜歡被定義為某一種規範中的樣子,那何不試著去解構原有的框架所帶來的樣貌,然後重新賦權於每一個的獨特自我。
延伸閱讀: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5824877
陳紫吟/這些性別詞彙你用對了嗎?父權、父權紅利、仇女、仇男